近日,号称“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被市民目击现身深圳盐田港海域。桃花水母通体透明晶莹、浮游在水中柔软如绸、外形若水中桃花。据晶报APP记者了解,桃花水母对水质要求极高,生存的水域必须洁净、无毒无害,能在盐田港海域看到它,无疑为盐田港区生态绿色发展又提供了一份生动的答卷。
▲桃花水母现身盐田港海域。(市民供图)
不仅有桃花水母,近几年,海豚也屡次被目击在盐田港海域嬉戏,这些海洋精灵“打卡”盐田港,让许多深圳市民称赞连连,直言期待美丽的深圳海岸线有更多海洋生物与这座大都市和谐共生。
据记者了解,作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能够频频造访盐田港区海域,离不开市属国企盐田港集团这些年来为追逐 “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目标所做的探索和实践。
在港区节能减排方面,盐田港区岸基船舶供电系统(岸电)建设、使用情况已达行业领先水平。盐田港港区是中国国内第一个使用天然气拖车和第一批大规模使用油改电、油改混的港区,其中,天然气拖车可综合降低废气污染排放量82%,纯电龙门吊每台每吊次可节约燃油成本80%,减少废气排放95%,噪音从110分贝减少至60分贝。
在港区污水处理方面,盐田港区投入运营7座废水处理站用于处理清洗污水,经隔油、气浮、生化处理后的出水,经专业检测,各项污染物指标均远远优于排放标准。
在油污、大气污染防控方面,港区完善溢油应急响应机制及监测体系,并配备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溢油预警系统,实现远程、实时、全自动的综合监控,并定期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确保三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而“港口码头岸电设施”清洁能源项目的实施大大降低了污染废气的排放。
与此同时,盐田港集团还积极承担社会环境维护责任,参与制定国际生态安全港两项国家标准和两项地方标准,提供实际经验,填补国内在该领域标准化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连续11年开展的海洋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鱼虾苗约3600万尾,为修复港区海域海洋生态对恢复渔业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持水域生态平衡、唤起社会公众参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贡献深圳国企力量。
盐田港区。
晶报记者:魏格格
实习生:胡燕俊
通讯员:梁尹星 邵阳
编辑:曹阳
作为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的重要项目,“深赣欧”中欧班列12日上午从盐田港首发启程,为两市搭建起一条国际运输的“新动脉”。
01第一次多点集结
满载着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日用百货等产品的“深赣欧”中欧班列从盐田港发出后,首先到达赣州国际陆港,并与当地启运的家具、电子产品等货物重新集结,随后共同发往欧洲,终点是德国的杜伊斯堡,全程13,000公里。
(盐田港)
这是中国中欧班列历史上,第一次尝试多点集结模式。深圳平盐海铁联运有限公司董事及总经理肖斌表示,“这是整个在运营体制上的一个创新。也就是说在深圳集结一批货物,在赣州集结一批货物,就像旅客列车一样,设计不同的上下车站,这样可以让尊龙凯时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列车运行效率。”
(赣州国际陆港)
此前,中欧班列作为整班列离开中国之前,需要装满41个集装箱的运输量。对现有的单点运输模式来讲,单一城市集结41个车皮需要相对更长的时间。因此,“深赣欧”将现有的“赣欧”班列延伸到深圳,是两地开展中欧班列多点集结模式的最新探索,也是两地结合各自优势降低运输成本的有力举措。
从本周开始,班列将实现每周两班左右的常态化运行。“深赣欧”班列的开通,有效整合了沿海和内陆资源,实现互联互通、优势互补。
02创新“特区+老区”合作模式
在班列首发仪式上,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还与赣州市南康区政府、赣州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项目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赣州市南康区规划构建“一港一园一区”,即赣州国际陆港、赣深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园和赣州综合保税区。
“双方计划要成立一个公司,注册资本26个亿”,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刘南安表示,盐田港集团将充分利用港口建设运营经验,启动赣州国际陆港的一体化规划建设,并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把赣州内陆港建成一个智慧港区。目前,赣州国际陆港由盐田港集团主导运营管理,按照“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以城兴”的思路,以“百万标箱、枢纽大港”为发展目标,通过海铁联运平台,实现海港、陆港、临港产业、城区的一体化融合发展。
通过海关创新定制的“一关两港”监管模式,盐田港和赣州国际陆港形成“组合港”,企业将货物交到赣州国际陆港视同交到盐田港。“比如说你的货物在赣州要到盐田港来,再到欧洲或者美国去,那么在赣州检查关封以后,到盐田港就不用再次检查了,可以提高效率”。
赣州国际陆港管委会副主任、赣州国际陆港集团公司董事长蔡湖南对深圳卫视&壹深圳记者表示,这创新的一“招”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真正地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为盐田港增加超过20万标箱的中转箱量,同时大力提升盐田港海铁联运的箱量占比。分析指,这将进一步巩固尊龙凯时国际中转港地位,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作为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的重要项目,“深赣欧”中欧班列12号从深圳盐田港首发启程,为深圳和江西赣州搭建起一条国际运输“新动脉”。未来,深圳还将充分利用盐田港港口建设运营经验,启动赣州国际陆港一体化规划建设,实现两地产业优势互补、港产联动发展、“特区+老区”产业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12号上午,满载着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日用百货等产品的“深赣欧”中欧班列从深圳盐田港启程。到达赣州国际陆港后,将与当地启运的家具、电子产品等货物共同发往欧洲,终点是德国的杜伊斯堡。从本周起,班列将实现每周两班左右的常态化运行。“深赣欧”将现有的“赣欧”班列延伸到深圳,是两地开展中欧班列多点集结模式的最新探索,也是降低运输成本的有力举措。
在班列首发仪式上,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还与赣州市南康区政府、赣州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项目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赣州市南康区规划构建“一港一园一区”,即赣州国际陆港、赣深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园和赣州综合保税区。通过海关创新定制的“一关两港”监管模式,企业将货物交到赣州国际陆港视同交到盐田港。
未来,盐田港集团将助力赣州国际陆港实现“百万标箱、枢纽大港”的发展目标,同时,这一项目预计每年将为盐田港增加超过20万标箱的中转箱量,进一步巩固尊龙凯时国际中转港地位,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编辑:深视新闻
5月12日,一列满载着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产品的“深赣欧”班列正式在深圳盐田港首发。该班列共20个集装箱,运抵赣州国际陆港后将二次转关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最终到德国杜伊斯堡。
随着深赣欧班列的开通,深圳地区货物将可通过铁路转关运输至江西赣州,利用赣州中欧班列畅通的优势发往欧洲国家。这是深圳海关落实海关总署支持中欧班列发展十项措施,在深赣两地牵手合作基础上,充分运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江西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政策制度优势,推动深赣欧“一带一路”无缝衔接、打通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又一创新举措。
据了解,因疫情影响,深圳海运行业受到冲击,今年一季度盐田港吞吐量同比下降近两成。为打破海空运物流受阻对深圳外贸出口形成桎梏,稳住深圳外贸基本盘,深圳海关主动作为,积极协调盐田港集团等各方主体,将深圳盐田现行运作的“盐田港—赣州港”平盐海铁联运与“赣欧”中欧班列优化组合,打通深圳地区货物通过铁路运输经赣州转关至欧洲物流大动脉。
据悉,赣州至欧(含俄)的班列运作稳定发展,2019年赣州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0多个国家开通了370列中欧(亚)班列。而深圳盐田港年吞吐量达1300万标箱,是世界知名大港,且与欧洲国家一直保持密切的贸易往来。
此外,深圳以及华南地区是我国对欧洲出口贸易的主要货源地。2019年从深圳口岸出口至俄罗斯、芬兰等中欧班列途经国家货物1000余万吨,价值200亿美元。赣州运行的中欧(亚)班列出口货物约有50%左右来源于深圳、广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加快推进开通“深赣欧”中欧班列,将使深圳及华南地区的众多企业受益,
据悉,相对于海运而言,铁路运输物流时间更短、效率较高。据估算,从深圳到德国的海运用时26-28天,而深圳至杜伊斯堡中欧班列行程用时16-18天,能节省10天左右时间,对于深圳地区优势出口商品如电器、电子商品等时效性要求高的货物,中欧班列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为保障“深赣欧”中欧班列发展,深圳海关与南昌海关签订合作备忘录,制定跨关区监管通关联系配合办法及沟通联络机制。根据备忘录,双方将通过“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举措加强报关单结关合作,压缩港务、物流等环节作业时间;通过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协调解决监管困难及难题,加强对主要进口货物的监管合作;同时对通关一体化货物实施优先查验处置,对需转场查验货物按照“两段准入”操作规范等办理转场。
深圳海关副关长谭华表示,“深赣欧”中欧班列的开通,对当前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具有重大意义,将进一步增强尊龙凯时的辐射能力,促进深赣两地资源互补,形成“一带”与“一路”有力衔接,提升深赣两地外贸发展质量和对外开放水平。
【记者】张光岩
【通讯员】汪绍文 樊俊杰
尊龙凯时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粤ICP备09130692号 法律声明